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孙宜学: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4-12-10  浏览:

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同,但人天然都具有社会性,超越了国界的社会交往,就是国际性,所以说,人天然具有国际性,人也都国际化过或即将国际化。只要是基于人的教育,都自含国际交流与传播之意。只是国界、环境所限,不是每个人的国际性都有机会表现出来。

所以,国际化对大学来说,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而应该是大学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说,只有国际化的大学,才称得上是真正培养人的大学,才不是生产车间。大学要能培养出服务整个世界的人,而且还能自觉把自己当作世界人,培养出这样的人的大学,才叫真正的大学,才能叫“高等”教育机构。

国际传播是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机构是不是真正培养人的机构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只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的最终目标肯定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的教育机构。能不能做国际传播,是不是做了国际传播,所做的国际传播工作有没有反映在所培养的人才身上,这些都是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国际传播工作应该首先考虑的,反之亦然,有没有做这些工作,也决定了高等教育机构是不是名副其实,有没有理由存在。

高等教育隶属国家体制,高等教育国际传播应该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从这个角度讲,高等教育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是国际传播的主体。就高校而言,其国际传播主体是师生,具有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的老师培养出具有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再培养新的学生或在服务社会中影响周围的人,其中包括在华留学生。

高等教育国际传播的目标受众,首先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之后,应该比普通民众更具有国际传播意识。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推动中外学生深度融合。中外学生在语言学习、社会活动、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帮扶互助,不知不觉实现中外学生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对留学生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中国学生身上获得理解中国的资源;对中国学生而言,则可从国际学生身上获得国际化资源,而且都是充分优化过的资源。这种国际化形式,可称之为不出国门的国际化,中外学生都是受益者。尤其是对可能没机会走出国门的中国学生,通过这种活动拓宽了国际视野,形成了国际意识。

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资源不但要这样运用于中外学生培养,而且要辐射到一切可能的人群,比如后勤食堂的师傅、保洁阿姨、保安。国际化也是一种氛围,高校要让国际资源发生“蝴蝶效应”,有意把资源扩散出去。只要是高等教育国际资源能够影响到的人群,就是目标受众。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传播总体上属于国家形象传播,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一个客观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效果评估等都要保证这个传播效果。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一样,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因为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历史环境不同,我们长得和他们不一样,说的语言和他们不一样,生活习惯和他们不一样,但在真诚方面,在追求真善美方面,在追求正义公平财富方面,我们的追求和他们没有区别,这是人的生活常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传播首先要传播中国人的这些常识,打破“妖魔化”中国的常识偏见。

孙宜学 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

链接: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12/09/WS6756b2aea310b59111da7d4a.html


联系我们

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email protected]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