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春光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图为学生们在进行穿越障碍基础训练。视觉中国供图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国防教育的内涵定位、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提出要完善学校国防教育体系,拓展社会国防教育范围和渠道,加强国防教育保障。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要依法加强和改进学校国防教育,培养更多掌握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具备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式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
充分认识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地位
国防教育是国家组织实施的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履行国防义务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以法律形式确立学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有助于在现实工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校国防教育的内涵、任务及其意义,推动学校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为了落实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地位,国防教育法在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基础上,增加了“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要求,旨在强化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法定责任,增强学校领导抓好国防教育的职责意识。贯彻实施国防教育法,首要任务是充分认识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地位,积极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国防教育,使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学习国防知识,并且随着教育阶段的递进,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安全形势以及国防事业的重要性,激发爱国情怀,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利益,为全民国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国防教育的责任部门要为学校国防教育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学校国防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国防教育的全民化、普及化、持续化。
准确把握学校国防教育的素质目标
国防教育内容包含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科技、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国防教育法强调学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国防教育蕴含着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深刻鲜明的思想导向以及与时俱进的国防视野,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防教育的三个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学校国防教育是知识的传授过程。除了军事理论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外,学校国防教育还涉及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格局、军事科技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学校国防教育,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的安全环境,认识到国防事业的重要性,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国防知识体系。
二是能力目标。学校国防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能够直接掌握一定的国防技能,如基本的军事动作、战术运用、应急处理等。这些技能的掌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学校国防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客观地分析问题并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三是价值目标。学校国防教育在观念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民族精神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忧患意识教育、使命担当教育、斗争精神教育等,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深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教育活动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与和平意识,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认识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有效利用学校国防教育的教学资源
学校国防教育是国家使命,也是与社会联动的过程。国防教育法要求特定场所为公民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便利,鼓励组织和个人为国防教育提供社会资源。学校依法开展国防教育,要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将“学校小课堂”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起点,为课外开展国防教育相关活动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指导和理想信念支撑;将“社会大课堂”作为“学校小课堂”的外延,为国防教育的课堂教学提供内容来源、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延伸国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打造“网络云课堂”,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配置。
学校要突破原有视野惯性,发掘适应学习者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一是广泛汇聚并整合各类优质课程资源。要聚焦学校国防教育的核心议题,系统化地开发并构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学案例库与素材库,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国防教育实例融入其中,可以采用活页手册、专题汇编、教学讲义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充实和更新,为教师提供全面、实用、易于操作的教学资源库,增强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二是深入挖掘并拓展社会实践资源。制定与国防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大课堂教学计划,统筹国防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退伍军人及现役军人等校外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加强与国防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防科技创新竞赛、开展国防科研项目、参观国防科技企业等;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历史变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三是依托互联网,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与手段,通过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数字化国防教育生态系统,跨越地域限制,推动国防教育内容的即时更新与广泛共享。用好三维动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开发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虚拟军事馆、数字展览馆等,通过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军事装备操作等,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直观感受国防事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深入推进学校国防教育的学段衔接
不同学段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接续过程,必须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心理特征、思想状况、具体环境相适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按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要求,国防教育法基于顶层设计、体系统筹的理念,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和应当达到的目标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小学和初中要将国防教育内容纳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有关课程,高中要在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加强国防教育相关学科建设。
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应彼此关照、相互衔接,突出各个学段国防教育的重点。小学阶段应侧重启蒙国防意识、激发爱国情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构建问题情境与乐学情境,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和空洞说教,帮助小学生培养一定的国防意识。初中阶段应侧重普及国防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强化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议题式讨论,使初中学生掌握初步的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高中阶段应侧重深化国防理论、提升国防观念。高中生已具备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与自我反思能力,适合进行更深层次的国防理论探讨、案例分析和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国防观念。
为此,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研究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和规律,准确把握学校国防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堵点,提高思政课教师国防教育能力;要通过互联互访、定期研讨、实践研修、同课异构、“手拉手”集体备课等方式,为各学段教师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明晰各学段国防教育的要求与侧重,构建要素齐全、结构完善、层层递进的学校国防教育体系。
(作者陈大文系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长聘教授、《道德与法治》法治专册主编;张珂系同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作者:陈大文 张珂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18日 第05版 版名:课程周刊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0/18/content_144744_17901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