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孙宜学:因地制宜、以文通心,助力海外华侨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时间:2023-06-20  浏览:

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认识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自觉投入到维护祖国形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营造积极的文化生态环境。但因为华侨特殊的文化身份,以及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华侨在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桥梁作用时,常会遇到纷繁复杂的外在障碍和内在冲突,导致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根”意识弱化或变异,需要我们直面问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更加精准有序地推动解决华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对策,从而使他们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希望地参与到共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伟大使命之中,为中国智慧服务世界发展,垒砖砌瓦,沟通丘壑,最终推动世界团结、世界和平。

筑牢海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因地制宜

海外华侨是其他族裔借以认识中国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在其住在国是否得到认可的试金石,也是中华文化是否深入其住在国的晴雨表。华侨更懂得如何以当地文化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石榴籽模式”,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海外华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先驱和先锋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华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功能目前在总体深化的同时,还存在着主动性不均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总体来看,华侨所生活的不同国家政治生态不一,经济水平差异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社会与文化机制不同,甚至充满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因为各国政治、文化迥异导致的华侨处境的迥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华侨发挥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桥梁功能的途径与方法差异性很大。借力华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也必须面对各种复杂的风险,充分了解各国民族状况,研究各国华侨在住在国民族结构中的地位,科学规划好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华侨住在国民族文化生态体系的路径,以中华民族文化与住在国文化的和谐共生共享,推动实现华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住在国身份认同的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区别研究分析并制订具有国别、地区针对性的相应对策,在充分尊重各国国情、民情、侨情的前提下,更精准、更充分发挥华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沟通中外文化的积极主动性。

海外华文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中文是海外华侨身份认同的主要标志,语言认同则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而民族认同则是联系海外华侨与祖国的脐带,起着供血功能,而实现这种认同的关键,就是海外华文教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加强与住在国的沟通与合作,以双方共赢模式,在师资、教学资源、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在建设已有本土华文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更多优质华文学校,构建海外华文教育成长与发展的良性环境,并争取住在国政策、法律上的支持,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纳入住在国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而克服政策上的局限,以海外华文教育促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石榴籽模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能否有机融入海外华文教育教材,决定着华文教育能否有机促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材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导向,民族导向,文化导向和未来走向。目前海外华文教材很多因编写和出版年代久远,文化知识点普遍与中国现实脱节,无法真实反映出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也缺乏文化应有的时代敏感度。着眼未来,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协同海内外华文教育专家、一线老师,推动组织专业研发团队,编写出既符合海外中文与文化教学规律,包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真实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风貌、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应用型华文教育教材。

同时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和辅助教材,研发网络交流平台和远程教育系统,多层面、多角度开发教材的语言和文化价值,逐步实现海外华文教育教材理念和内容的“当下化”,加快教材更新换代,将日新月异的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及时反映在教材中,在推动教材编写本土化的同时,以世界性视角有机融入更加丰富生动多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

海外华文文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载体

海外华文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沟通功能。华侨身处异邦的情感冲撞与痛苦承受、忍受和适应过程,通过海外华文文学生动呈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感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精神温床。因此,大力支持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使之自觉承担中华民族共同情感、共同精神、共同价值观的载体功能,可以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积极有利的软环境。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华文作家的出现,尤其是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崛起走出国门的新移民中的华文作家的日益崛起,他们作品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因新时代中国发展所激发出的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在塑造华侨华人新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中国新形象,并在东方文明的坚守中融入了西方文明的健康因素,作品中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气息浓厚,全球化视野开阔,传播手段丰富,其中蕴含的中华元素对异域文化也越来越产生辐射性影响,推动形成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新阶段,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相辅相成,推动华侨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集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自豪。以海外华文文学所讲的中国故事链接世界故事,也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鲜明的世界意识,从而使华侨在感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获得世界性认同的同时,更愿意,也更有自信在作品中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世界文化共同性中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

支持并推动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就是在推动逐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内,国家及各级政府、研究机构要针对性制定具体政策与措施,从制度设计和经费保障方面加大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力度,确保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在国外,可以设立专门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基金,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扩大华文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推动实现华文文学从“漂流、寻根、悲情、边缘”形象向“自信、自强、乐观、中心”形象转型,使华文文学不再仅仅只讲华侨自己的故事,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璀璨之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加文化认同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事实证明,华侨群体始终是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主动与海内外华侨组织、社团密切合作,有计划地为华侨、尤其是新侨组织开展“寻根之旅”、青少年夏令营、祭祖等文化传承活动,使新侨在实地考察、走访学习等亲身体验中感受祖籍国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巩固对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更直接更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推动中国发展成果更快更顺利地惠及世界发展。

作者:孙宜学(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同济大学基地副主任)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567383167047222226&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3aa93b52fc0a82324000d&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7567383167047222226






联系我们

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PG电子游戏爆分视频爆大奖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email protected]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